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38234
 小丑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醫療專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同婚之我見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同婚之我見2
作者: 小丑 日期: 2016.12.21  天氣:  心情:
在繼續討論同婚入法之影響之前,我想先問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

2. 同性戀是天生的嗎?
A. 我想大多數的同志都會告訴你說,是啊,我從小就這樣子了。這不是我的選擇,我生下來就這樣了。同運的人士,都會告訴你說,有許多的科學證據都說同性戀是天生的,可是他們從來都不給你證據的出處和發表的論文。如果有,而是我自己疏忽沒看到,歡迎知道的人,告訴我一下,我可以改正。當然我有讀到許多反同的人士說,如果是天生的,那把基因找給我看啊,然後同運的人就會回說,你以為基因有那麼好找啊。那事實到底是甚麼呢?

同性戀的基因,確實是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那有甚麼方法可以證明,是不是和基因有關? 科學家其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雙胞胎來做實驗。同卵雙胞胎的基因是一模一樣的,而且子宮的環境也一樣,更進一步連他們的外在成長環境都是極為相似。而異卵雙胞胎,則是基因不同,但是子宮相同,成長的環境類似。透過統計學的交叉比對,我們可以找出,同性戀和基因的相關性有多高。如果相關性高達90幾%,甚至100%,那我們當然可以說,同性戀是天生的,就算沒有找到基因,科學界也會相信,認證。可是如果相關係數相對低,那就很難說,那是天生的。如果不是天生的,那是甚麼原因造成的,就有賴科學界進一步的釐清。

科學界在過去20年來,發表過4篇關於大規模雙胞胎的性傾向調查報告:

[1] Bailey, J. M., Dunne, M. P., & Martin, N. G. (2000).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its correlates in an Australian twin sam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8, 524–536
[2] Långström, N., Rahman, Q., Carlström, E., Lichtenstein, P.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same‐sex sexual behavior: A population study of twins in Sweden. Arch Sex Behav. 2010;39:75–80.
[3] Alanko, K., Santtila, P., Harlaar, N., Witting, K.,Varjonen, M., Jern, P.,...Sandnabba, N. K.(2010). Common genetic effects of gender atypical behavior in childhood and sexual orientation in adulthood: A study of Finnish twins.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39, 81–92. http://dx.doi.org/10.1007/s10508-008-9457-3
[4] Kendler, K. S., Thornton, L. M., Gilman, S. E., & Kessler, R. C. (2000). Sexual orientation in a U.S. national sample of twin and nontwin sibling pair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7(11), 1843–1846.

這四篇研究報告分別是以澳洲人,瑞典人,芬蘭人和美國人為對象。現在我要引用其中的數據,看一看研究的結果到底是如何。

首先我們先定義ㄧ些代號:
MZM monozygotic male pairs 同卵男性雙胞胎
DZM dizygotic male pairs 異卵男性雙胞胎
MZF monozygotic female pairs 同卵女性雙胞胎
DZF dizygotic female pairs 異卵女性雙胞胎
DZO opposite sex dizygotic 異卵龍鳳雙胞胎
++ 兩人同為非異性戀
+- 一人為非異性戀一人為異性戀
-- 兩人同為異性戀


MZM DZM MZF DZF DZO
++ +- -- ++ +- -- ++ +- -- ++ +- -- ++ +- --
澳洲人 3 24 260 0 16 146 3 19 539 1 17 293 2 9 287

瑞典人 7 64 736 3 50 464 26 188 1299 13 127 849

MZM+MZF DZM+DZF
++ +- -- ++ +- --
美國人 6 19 299 2 15 223

芬蘭人在研究報告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數字。 由以上的數字,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同性戀絕對不可能是只是基因造成的。 想想27對同卵雙胞胎中僅有3對同為非異性戀,這怎麼可能是天生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基因對非異性戀的影響,如果我們用比較嚴謹的雙胞胎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模型去做進一步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性傾向的數據(括弧中的數字是95% confidence interval):

基因的影響 共同環境的影響 非共同環境的影響
澳洲人(男) 0.45(0.00-0.71) 0.00(0.00-0.41) 0.55(0.18-0.85)
澳洲人(女) 0.08(0.00-0.67) 0.41(0.00-0.64) 0.50(0.30-0.69)

瑞典人(男) 0.36(0.00-0.59) 0.00(0.00-0.46) 0.63(0.41-0.87)
瑞典人(女) 0.18(0.00-0.49) 0.16(0.00-0.42) 0.65(0.51-0.78)

芬蘭人(男) 0.49(0.00-0.62) 0.01(0.00-0.45) 0.51(0.37-0.69)
芬蘭人(女) 0.38(0.28-0.47) 0.00(0.00-0.05) 0.62(0.53-0.72)

美國人 0.62 0.05 0.33

除了美國的那一份研究報告外,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影響一個人會不會成為非異性戀的最主要原因是非共同環境所造成的。這個結論極為重要,雖然基因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卻不是最主要的成因。至於那所謂的非共同環境指的是甚麼, 哪就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的研究發掘。
標籤:
瀏覽次數:374    人氣指數:974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醫療專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同婚之我見3
 
住戶回應
 
時間:2017-01-06 11:50
她, 55歲,Toronto,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7-01-04 00:12
她, 55歲,Toronto,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