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論「四門不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從「無我之教」導入「空相應教」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4.11.11  天氣:  心情:
是日,法師開篇就提醒我們,在《阿含經》中一定會涉及「無常、苦、空、無我」這四個概念。在「蘊相應教」中,大致將重點放在「無常」,當然也會談到從「無常」到「苦、空、無我」,包括從五蘊去觀它的十一相,而覺知五蘊不等於我,離五蘊也沒有我,乃至於不相在,所以也切入了「無我」。到了「處相應教」,也講到「無常」,可是它的重點已經放到了「無我」,而且從「無我」導入了「空」的概念,雖然「蘊相應教」也帶到了「空」,但是「空」義的發揮要到「處相應教」才比較明顯。再到「因緣相應」中,「空」的義理就更加清晰了。

  第297經《大空法經》,該經分為兩截,1、「流轉門」,2、「還滅門」。在「流轉門」中分析世人陷入常斷二見(命即是身、命異身異),佛陀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是緣起法的生滅,它涵蓋了一切的生滅相,是為「大空」。一方面不落入二邊,另一方面真正能夠「生於明,而斷無明」,成「不生法」,「不生」即「不滅」,那就是「無為法」。所以,「緣起」固然是「空相應」,能夠於「緣起」而證入「緣滅」,一切滅(寂靜涅槃)那更是「空相應」。

  第296經,佛陀提到兩個名詞——「因緣法」和「緣生法」,世間運轉的法則是「因緣法」,而隨順緣起內容的就是「緣生法」,所以「緣起」是法則,現象界所有的內容都是「緣生法」。原因在於,這些內容雖然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它背後運轉的法則是一致的,也就是「因緣法則」——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而滅。這個法則不是佛陀所創造的,「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是佛陀覺知並為世人演說了這個法則。

  卷十四,第344經,尊者摩訶拘絺羅問舍利弗,如何於佛得「不壞淨」(於佛不再動搖的淨信)。其實,所謂「於佛得不壞淨」是表示:「於佛、法、僧不壞淨」,加上「戒清淨」,稱為「四不壞淨」,標誌已經證入初果。在第344經只就「佛不壞淨」談問題。本經從「善根不善根」帶到了「食」、帶到了「病」、帶到了「四諦」、帶到了「十二緣起」,層層分析,任何一法拈來,都可以說,那就是成就了「佛不壞淨」。

  第345經,佛陀問舍利弗「何等為學?何等為法數?」舍利弗默然,爾後佛陀為什麼用「真實」二字去提示舍利弗?而舍利弗為什麼要從「食」開始講呢?經文本身看不出什麼端倪,法師試分析:1、舍利弗默然,是問題太大了,因為整個佛陀的法教其實涵蓋的就是法與律,所以他要思考從哪裡簡潔地一語道破。可是當佛陀說「真實舍利弗」時,這個「真實」使得他立刻串起了什麼叫做「真實」。真實相就是無常相、無我相,從無常相可以「生厭、離欲、滅盡相」,「但見於法,不見於我」。2、這個「真實」又如何去串到「學」跟「法數」呢?於是舍利弗特別用「食」來談問題。因為一切眾生依「食」而住,而且「食」裏面牽涉到「粗摶食」,是令色身長養的必需,於是開展出很多相關的戒律與威儀。從「食」來談,一方面可以導向於「法」,另一方面又可以導向於「律」,於是談到了「學」,即「應當學」,跟著佛陀學習「學處」。
標籤:
瀏覽次數:58    人氣指數:5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論「四門不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先知法住智,後知涅槃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