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034052
 媛媛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衛的名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犯罪 ( 一 )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含─對父親不敬的人
作者: 媛媛 日期: 2017.06.09  天氣:  心情:
含─對父親不敬的人
經文:創世記五32;七13~16;八13~18;九18~28;十6~20
鑰節:迦南的父親含,看見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兄弟。(創九22)
參考經文:代上一8~16;箴三十17
提要
有時候不注意生活上的小節,往往會惹來極大的麻煩。一些小罪若不立刻對付,也會演變成不可收拾的地步。含在父親醉酒後,看見父親赤身,不但沒有為他遮蓋,反而出去說了一些不敬的話。當日含必定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也作了一些不該作的事,以致挪亞酒醒了之後,非常生氣,而咒詛了含的兒子迦南。
他把咒詛放在迦南身上,可能是迦南先看見告訴了父親;也可能是含羞辱了父親的名,要迦南受咒詛,來讓做父親的含嘗到受羞辱的滋味。
從含出來的,有早期的巴比倫人、埃及人、迦南人和別的人。分佈在非洲北部、巴勒斯坦及阿拉伯曠野。他們發展了古代的三大文化,但不久就衰落了。直至現代,含的子孫,即非洲的黑人,一直都是較軟弱、低下和為奴的,正如挪亞所預言的。(創九24~27)
小檔案
地點:兩河流域附近
職業:農夫
親屬:父親──挪亞。兄弟──閃、雅弗。四個兒子。
默想
1.大錯是由許多小錯加在一起的,大罪也是由許多小罪所累積起來的,我們不能忽略生活中的小錯和小罪。
2.孝敬父母是上帝所喜悅的,不敬叛逆卻是上帝所恨惡的。
3.我們一時的疏忽和罪惡,往往會影響我們的下一代。含雖是挪亞的次子,卻因自己的罪而禍及後代。
祈禱
主啊!我有時也會得罪父母,求您賜我悔改的機會。
【創五32】「挪亞五百歲生了閃、含、雅弗。」
﹝原文字義﹞
「閃」名,名聲;「含」熱,溫暖;「雅弗」擴張,增大,美好。
﹝文意註解﹞這裏應是指挪亞生長子時的年紀為五百歲。挪亞生閃時是五百零二歲,故閃非其長子。聖經將閃的名字列在前面,是因為以色列人乃閃的後裔。
﹝靈意註解﹞
『以諾』豫表災前得勝被提的信徒。
「挪亞」豫表災後得勝被提的信徒。
【創七14】「他們和百獸,各從其類;一切牲畜,各從其類;爬在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一切禽鳥,各從其類;都進入方舟。」
﹝文意註解﹞當日挪亞一家和各樣的動物,各從其類,有次有序的進入方舟,各據不同的空間,井然有序,雜而不亂,一面顯明是神的大能使然,一面也可看出挪亞的指揮若定,配置有方,這種情形正表達了神人同工配搭的美麗。
【創七15】「凡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都一對一對的到挪亞那裏,進入方舟。」
﹝文意註解﹞本節再一次證明,乃是神使各種動物自動的「到挪亞那裏」的。
【創七16】「凡有血肉進入方舟的,都是有公有母,正如神所吩咐挪亞的;耶和華就把他關在方舟裏頭。」
﹝文意註解﹞「耶和華就把他關在方舟裏頭」含有兩個意思:
1.神看顧挪亞;
2.世人悔改的機會過去了。
注意本節用字的講究:吩咐挪亞的是「神」,而把他關在方舟裏的是「耶和華」。這是因為「神」這名是與神的權柄有關係,而「耶和華」這名則與神的關懷照顧有關係。
﹝話中之光﹞
(一)方舟是挪亞「進入」、神「關上」的;人若不肯進入,神就無法關上。神的救恩正等待著人去接受。
(二)人若要得神救恩,就必須及時,若遲了恐來不及。
(三)神關了,就沒有人能開,這也表明救恩的穩固可靠。
(四)一個得救的人,不能一面得救,一面還留在世界;不能一面愛主,一面愛世界。
【創八13】「到挪亞六百零一歲,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乾了;挪亞撤去方舟的蓋觀看,便見地面上乾了。」
﹝文意註解﹞「正月初一日」這個日期的寫法,是在重申人類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注意:挪亞雖看見地都乾了,卻未即刻採取行動。
﹝話中之光﹞眼見不如信靠神;神知道何時最適宜出去。
【創八14】「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乾了。」
﹝文意註解﹞「到了二月二十七日」洪水開始於『二月十七日』,故至此剛好過了一年又十天。
﹝靈意註解﹞「二月二十七日」是十的倍數加七,表示神暫時圓滿地完成了祂旨意中所定的審判。
在十三、十四節裏,『三次』說到「地...乾了」表明一切都在『三一神』的眷顧下,回復到正常的情況。
【創八16】「你和你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可以出方舟。」
﹝文意註解﹞注意挪亞一家人『進入方舟』是出於神的話;如今,「可以出方舟」也出於神的話。挪亞早在正月初一日便看見地已經乾了,但他仍在方舟裏等待了五十多天,不肯擅自出來。
「出」字原文是『出去』(go out),不是『出來』(come out);暗示神自己也進到方舟裏面,且一直與挪亞同在。
﹝話中之光﹞
(一)信徒行事為人絕不可憑己意或眼見,而須仰望等候神的話。
(二)信徒活在生命的新樣中的第一個表顯,乃是活著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
(三)信徒應當凡事順從神的引導,在所行的一切事上,尊主為大。
(四)只有進入方舟裏面的人,才能夠「出」方舟;從未進入主裏面的人,不能活出主的生命來。
【創八17】「在你那裏凡有血肉的活物,就是飛鳥、牲畜,和一切爬在地上的昆蟲,都要帶出來,叫牠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興旺。」
﹝文意註解﹞「牠」原文是複數,宜作『牠們』。
﹝話中之光﹞
(一)信徒在神面前蒙恩,周圍的人、事、物,也會連帶得著神的祝福。
(二)神的心意是要叫活物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興旺」,顯出生命的氣息;神不喜歡我們『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三)基督徒應當殷勤傳揚福音,叫神的兒女在地上「多多滋生,大大興旺」。
【創八18】「於是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出來了。」
﹝文意註解﹞「於是」表明他們遵行神的話。
﹝靈意註解﹞「都出來了」一個蒙恩得救的人,他的罪惡、過犯、舊人,都與基督一同埋葬在死水中(在方舟裏經過洪水);如今出來的,乃是新造、新生命,因此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
﹝話中之光﹞
(一)神對我們說話,是為著叫我們聽而遵行的。
(二)凡聽見主的話而去行的,乃是聰明的人;他們一生的根基,是建造在穩固的磐石上。
(三)凡聽見主的話而不去行的,乃是無知的人;他們的一生無論有甚麼成就,都經不起考驗。
【創九18】「出方舟挪亞的兒子,就是閃、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親。」
﹝原文字義﹞
「閃」名字,名聲;「含」熱,黑;「雅弗」擴張,美好;
「迦南」低窪地,鄙陋,商人,紫色之地。
﹝文意註解﹞當時在地上的人,除了挪亞一家八口之外,全都被洪水淹滅,所以他們是代表新人類的開始。
【創九19】「這是挪亞的三個兒子;他們的後裔分散在全地。」
﹝文意註解﹞「他們的後裔分散在全地」說出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乃是挪亞一家人的後裔:亞洲人多是閃的後裔,非洲人多是含的後裔,歐洲人多是雅弗的後裔。
【創九20】「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
﹝原文直譯﹞「挪亞──一個屬土地之人──開始種植葡萄園。」
﹝文意註解﹞神容許人在生活中吃喝享受,所以作農夫栽葡萄並沒有錯
【創九21】「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棚裏赤著身子。」
﹝文意註解﹞挪亞錯在醉酒,使他失去自制力。
「赤著身子」是羞辱的意思,挪亞赤著身子,表示他在人面前顯露出自己的羞恥來。
「在帳棚裏赤著身子」意指他的失敗是私底下的失敗,而不是公開的失敗。
從這裏我們看出,洪水並沒有除去挪亞生命中的罪性,他的生命仍舊是亞當的生命。基督徒的靈裏雖然接受了神的生命,但魂裏仍舊有亞當的老舊生命,故仍有可能會作出一些不討神喜悅的事。
﹝話中之光﹞
(一)不要醉酒,因為酒能使人放蕩。
(二)聖經首次提到酒,就牽連到醉酒;若要不醉酒,最好是不喝酒。
(三)挪亞只不過「在帳棚裏」而不是在大庭廣眾之前赤著身子,就發生了問題,可見無論在人前或在人後,總要有節制。
(四)信徒往往只在外人面前謹言慎行,但在自己家裏卻放鬆而不知約束了。
(五)挪亞雖被稱為「完全人」,事實上,他也有不完全的地方;故我們效法屬靈偉人,不可過於聖經所記。
(六)人雖在大處上得勝,但若不小心,往往會在小節上有過失。
(七)挪亞是新人類的家長,是在地上代表神掌權的人;那受神託付、代表神掌權管轄萬物的人,竟然不能管轄、約束自己!
(八)身為長上的人,一旦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便是羞辱了神,失去了神的見證。
【創九22】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
﹝原文字義﹞「到外邊」在大街上。
﹝文意註解﹞「迦南的父親含」像『含』這樣身為父親的人,看見自己的父親犯錯,理應顧念到為父的身份和尊嚴,卻反而去揭發尊長的錯處與羞恥。
據猶太人的傳說,是迦南先看見祖父挪亞赤身露體,他去告訴父親含,隨後才由含去告訴他的兄弟,故挪亞咒詛迦南(參25節)。
﹝話中之光﹞
(一)自己作錯事的人,每每喜歡看見別人也作錯事,並且把別人的錯盡情渲染,卻把自己的錯掩蓋起來。
(二)別人若偶然被過犯所勝,我們要盡量遮掩,好把他挽回過來。
(三)凡是將羞辱加諸在別人身上的,自己也必將蒙羞。
【創九23】「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看不見父親的赤身。」
﹝文意註解﹞這是遮掩別人的過錯,並避免使對方進一步蒙受羞辱。然而我們信徒對於別人所犯的過錯,是否完全不可揭發或責備呢?聖經對此也有一些平衡的教訓和實例,凡是違背真理或存心故意犯罪的事,是應該當面責備、指出對方的錯來的。
﹝話中之光﹞
(一)信徒對於別人私底下生活上的失敗,應盡量避免去看、去摸;有些不符聖徒體統的事,甚至連題都不可。
(二)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創九24】「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
﹝文意註解﹞「小兒子」原文的含意甚廣,有時也可指孫子或後裔。
【創九25】「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
﹝文意註解﹞「作奴僕的奴僕」意即最低賤的奴僕。聖經裏面,當指著一個人祝福或咒詛時,往往也包括那人的全體後裔和國家。
按照經文內容,「含」的過錯由「迦南」承當懲罰,似乎不合情理,但由挪亞的咒詛和祝福後來竟都應驗來看,其合理的解釋應為:挪亞當時是在聖靈的感動之下,不自覺地說出豫言來。
另外一方面,迦南受咒詛,身為他父親的含必然心中難過,故咒詛迦南,也就是咒詛含;含因沒有考慮到他「父親的感受」,就從自己兒子的受咒詛一事,親身經歷到作「父親的感受」如何。
【創九26】「又說,耶和華閃的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
﹝文意註解﹞神後來揀選閃的後裔亞伯拉罕,故稱為「耶和華閃的神」;這裏是說耶和華閃的神應被稱頌,而非閃應被稱頌,因為祂才是祝福的源頭。
「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這是豫言迦南人後來要作以色列人的奴僕。
【創九27】「願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裏;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文意註解﹞
「使雅弗擴張」意即使他多得地土。
「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裏」意即使他同享閃的福分。
雅弗的後裔多佔歐洲,閃的後裔多佔亞洲,含的後裔多佔非洲。歷史上有一段時期,歐洲白人曾殖民亞、非裔地區,又佔據巴勒斯坦地,奴役迦南人的後裔。
﹝靈意註解﹞教會出自閃的後裔猶太人,卻最先廣為雅弗的後裔歐洲人所接受;故「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裏」這句話,是豫表猶太人與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裏兩下合而為一,成功了教會。
﹝話中之光﹞
(一)挪亞的祝福和咒詛後來都應驗了,表明神喜悅人尊敬長上,不喜悅人羞辱長上。
(二)人對長上的尊敬,也就是敬畏神的表現。
【創十6】「含的兒子是古實、麥西、弗、迦南;」
﹝原文字義﹞
「古實」黑,恐怖;「麥西」兩個埃及;「弗」受苦的;
「迦南」窪地,紫色之地,鄙陋,商人。
﹝文意註解﹞
「古實」是衣索匹亞人的始祖。
「麥西」是埃及人的始祖。
「弗」是北非利比亞人的始祖。
「迦南」是迦南人的始祖。
【創十7】「古實的兒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瑪、撒弗提迦;拉瑪的兒子是示巴、底但。」
﹝原文字義﹞
「西巴」醉漢;「哈腓拉」圓圈,產生,環行,痛苦;「撒弗他」攻打;「拉瑪」搖幌,戰兢;「撒弗提迦」攻打;「示巴」醉酒;
「底但」窪地,鄙陋。
【創十8】「古實又生寧錄,他為世上英雄之首;」
﹝原文字義﹞「寧錄」反叛,有膽量,強壯。
﹝文意註解﹞「他為世上英雄之首」表示他的外貌魁偉,力量過人。寧錄是含的後裔,而含是受挪亞咒詛的迦南的父親;含族的一些後代,後來成了神的百姓以色列人的仇敵。
﹝靈意註解﹞「寧錄」字意『反叛』,代表敵擋神的首領。
﹝話中之光﹞
(一)撒但常利用神所棄絕的人,使他作反抗神的首領。
(二)世人自古崇拜英雄,甚至許多基督徒也喜歡高舉有才幹的領袖。
(三)信徒固然應當尊敬屬靈領袖,但不可過於聖經所記,以免重此薄彼,而造成教會合一的難處。
(四)我們宜竭力避免憑外貌認人,而要注意一個人的品格和靈命的程度如何。
【創十9】「他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所以俗語說,像寧錄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
﹝原文字義﹞「英勇」大有權柄、能力。
﹝文意註解﹞
「英勇的獵戶」形容一個人的性格剽悍。
「在耶和華面前是個英勇的獵戶」指在神面前嗜殺生靈(包括人口),有『目中無神』的意味。
﹝話中之光﹞
(一)神所看重的不是「英勇的獵戶」,神所要的是敬畏神、尋求神、與神同行的人。
(二)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以暴力取勝的,終究要屈服於別人的暴力之下。
【創十10】「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原文字義﹞
「巴別」混亂,巴力的大門,神的大門;「以力」健康,長度,大小;「亞甲」要塞,城堡,僅一水瓶;「甲尼」設防的居所,哀哭完了;
「示拿」獅吼之地,兩河。
﹝文意註解﹞「他國的起頭」根據創世記第十一章,人類在未分散到世界各地之前,起初都在示拿地一起建造巴別城和塔,由此可以推測,寧錄必是頭一個立國作王的人。
「巴別」是巴比倫的前身。
「示拿地」就是巴比倫平原。
﹝靈意註解﹞神的子民曾被擄到巴比倫,因此它在聖經裏面是代表撒但邪惡建造的集大成──宗教的世界,是撒但在背後推動,以與神的計劃相對抗的一種邪惡系統。
﹝話中之光﹞
(一)當神在地上有所計劃,要藉著祂的百姓來見證祂自己時,撒但也在地上有所籌劃,要利用一些人事物作牠的工具,來對抗神的作為。
(二)信徒應當追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不應當為自己建造勢力範圍。
【創十11】「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
﹝原文字義﹞
「亞述」平原,平地,成功的,步驟;
「尼尼微」女神的居所,安逸的後裔;「利河伯」寬闊之地,擴張;
「迦拉」堅定,老年。
﹝文意註解﹞
「他從那地出來往亞述去」意即他擴展版圖達於亞述地。
「尼尼微」古時大城。
﹝話中之光﹞
(一)人的野心沒有止境──有了一些城池,還要更多城池;有了一些財富,還要更多財富。
(二)信徒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創十12】「和尼尼微、迦拉中間的利鮮,這就是那大城。」
﹝原文字義﹞「利鮮」馬勒。
﹝文意註解﹞有人以為後來的尼尼微大城,就是先前的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利鮮等四座城聯合成功的。
﹝話中之光﹞
(一)人的建造總是以「大」為著眼點,比方:教會人數越多便是越大、越興旺,教堂建築越宏偉高大便是越有成就。
(二)我們要謹慎教會的建造,因為凡是屬人的工程,有一天都要被火燒燬;求主叫我們的工程,都能存得住。
【創十13】「麥西生路低人、亞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
﹝原文字義﹞
「路低」爭鬥,產痛,煽惑者;「亞拿米」石匠,洪水之災;
「利哈比」火燄;「拿弗土希」開。
【創十14】「帕斯魯細人、迦斯路希人、迦斐託人,從迦斐託出來的有非利士人。」
﹝原文字義﹞
「帕斯魯細」南區,浸濕的口食;「迦斯路希」設防的,獲赦者;
「迦斐託」串珠;「非利士」遷徙,異地,打滾。
﹝文意註解﹞「非利士人」本節刻意提及他們,乃因他們後來成了亞伯拉罕和他子孫的對頭。
【創十15】「迦南生長子西頓;又生赫」
﹝原文字義﹞「西頓」打魚,打獵;「赫」恐怖。
【創十16】「和耶布斯人、亞摩利人、革迦撒人、」
﹝原文字義﹞
「耶布斯」打穀場,被踐踏;「亞摩利」山居者,善說者,公開;
「革迦撒」陌生人走近。
﹝文意註解﹞「耶布斯人」當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地時,住在耶路撒冷的原居民就是他們。
「亞摩利人」住在山地,後來成為以色列人的世敵。
【創十17】「希未人、亞基人、西尼人、」
﹝原文字義﹞
「希未」宣告,呼氣;「亞基」流浪者;「西尼」多刺的,荊棘叢生。
【創十18】「亞瓦底人、洗瑪利人、哈馬人;後來迦南的諸族分散了。」
﹝原文字義﹞
「亞瓦底」流浪者之地;「洗瑪利」忿怒的包圍,要塞;
「哈馬」忿怒的包圍,要塞。
【創十19】「迦南的境界,是從西頓向基拉耳的路上,直到迦薩,又向所多瑪、蛾摩拉、押瑪、洗扁的路上,直到拉沙;」
﹝原文字義﹞
「基拉耳」曳去,寄居地,停止處,反芻;「迦薩」強壯;
「所多瑪」上腳鐐,焚燒;「蛾摩拉」奴役,束縛,淹沒,一片廢墟;「押瑪」堡壘,地上的;「洗扁」瞪羚,鬣狗;
「拉沙」裂縫,直到盲目。
﹝文意註解﹞本節描述當時迦南地的境界,北從黎巴嫩的西頓,南至迦薩走廊的南部;西從地中海沿岸,東至死海一帶地區。
【創十20】「這就是含的後裔,各隨他們的宗族、方言、所住的地土、邦國。」
﹝文意註解﹞本章從第六節至二十節,用了大約全章一半的篇幅,來介紹含的後裔,因為他們泰半成了以色列人的世仇死敵。
「宗族」重在血緣關係;「方言」重在語言關係;
「地土」重在地緣關係;「邦國」重在政治關係。
【代下一8 所羅門承認神的守護】古代近東各處的君王表彰立他們為王的神祇,用的也是類似的詞句。例如赫人君王模瓦得利二世(Muwattalli II)就描述自己不論是資格還是成就都及不上父王,接著表彰提拔他,把他立在寶座之上為王的神祇。——《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9】「耶和華 神啊,現在求你成就向我父大衛所應許的話,因你立我作這民的王,他們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
  「成就向 ...... 大衛所應許」證明大衛之約兩個條件之一已經完成。
「如同地上塵沙那樣多」應驗了神對雅各的應許。——《串珠聖經注釋》
〔暫編註解〕所應許的話。即應許大衛和所羅門的家堅立,直到永遠。
如同地上塵沙。參相應的描述:“這民多得不可勝數”。
【代下一10】「求你賜我智慧聰明,我好在這民前出入,不然,誰能判斷這眾多的民呢?”」
〔暫編註解〕所羅門的“智慧”(正確地運用知識的能力)是獨特的。
我好在這民前出入。即作為牧人引導百姓。
1:10 很多人只有小聰明而缺乏大智慧,然而神期望我以怎樣的心智去面對生活?智慧就是有洞悉力和分辨力去作出正確的抉擇,聰明(或知識)則是處理日常事務的技能。所羅門使用他的智慧聰明,不僅依照他父親大衛的計劃建造聖殿,也使全國立於穩固的經濟基礎上。
1:10 想象一下當神今夜向我顯現,詢問我要祈求甚麼時,我的禱告會是甚麼?神對所羅門的應許:“你願我賜你甚麼,你可以求”勢必讓人心為之一振。所羅門把百姓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求智慧而不求財富,他曉得貴為人君最寶貴的財產就是智慧。後來他在箴言書中這樣說:“智慧比珍珠(或紅寶石)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之比較。”昔日神賜給所羅門智慧,今天祂也樂意賜給我們,賜人智慧的乃是同一位神。怎樣能有智慧呢?首先,我們應當祈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其次,必須全心全意地查考聖經,並活用在日常生活上,因為那是屬天智慧的泉源。
【代下一11】「 神對所羅門說:“我已立你作我民的王,你既有這心意,並不求資財、豐富尊榮,也不求滅絕那恨你之人的性命,又不求大壽數,只求智慧聰明好判斷我的民;」
〔暫編註解〕1:11-12 我是否相信,當我先求神的國時,其他一切祂都會加給我們?所羅門雖能盡得一切,但是他只求神賜智慧用以治理百姓。神悅納他的優先選擇,所以神也賞他資財、豐足和尊榮。主耶穌也講到生活的優先次序,只要我們將神放在首位,一切需用祂都會加給我們。祂這應許並不是說我們必會像所羅門一樣富足顯貴,乃是指我們讓神居首位,祂所賜的智慧必使我們有蒙神充分祝福的一生。我們的生活有目標,學習“以所有的為滿足”,財富(不僅是物質上的)必然比用心積攢來得更豐足。
【代下一12 賞賜智慧】古代近東的君王都宣稱具有聰明睿智,將智慧歸功於神明的賜與也不罕見。亞述王撒珥根感謝伊亞和伯勒特伊利(Belet-ili)二神之助,宣稱是全世界最有智慧的君王。亞述神在夢中向西拿基立王保證說,他的智慧勝過一切專家的智慧。亞述巴尼帕不但誇耀自己的學識和智慧,更誇耀自己的專門技能,和與學者辯論的能力。他把賜下豐富智慧的功勞,歸給神祇沙馬士和阿達德。——《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3】「於是,所羅門從基遍邱壇會幕前回到耶路撒冷,治理以色列人。」
〔暫編註解〕《歷代志》的記錄省略一些細節,如所羅門醒後發現那是一場夢,他後來到耶路撒冷,在那裡的聖所獻祭,以及他審判兩個妓女和孩子的案件。
【代下一14】「所羅門聚集戰車馬兵,有戰車一千四百輛,馬兵一萬二千名,安置在屯車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裡。」
〔暫編註解〕這裡所記錄所羅門的戰車和馬兵,銀子和黃金,以及他與埃及人,赫人,亞蘭人的國王進行車馬的貿易,與王上10:26-29的記錄幾乎相同。
14~15這是神所應許的“貲財豐富”的實現。但作者未提所羅門審理妓女爭嬰案,因為神賜給他的“智慧聰明”是要用於建殿。
14-17 所羅門的財富:所羅門的財富可以由三方面來表達:
1 昂貴的武備──小亞細亞的馬和戰車;
2 北非的金子;
3 利巴嫩的香柏木。
【代下一14 所羅門的車馬】所羅門集結如此龐大的戰車兵團,表示他有意仿效鄰邦和敵國展示軍力。在野外或平原作戰之時,與步兵或騎兵同時進擊的戰車一方面是突擊武器,另一方面也是弓箭手的流動平臺。亞述年表記載誇誇之役中戰車數量之巨,證明在司令官的策畫中,它所占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所羅門的部隊在數目上還及不上亞哈在這場戰爭中提供給西方聯盟的二千戰車。主前十三世紀赫人及其盟友在加低斯之役中召集了二千五百輛戰車,與蘭塞二世對敵。—《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4 所羅門的馬廄】考古學家在以色列各地(米吉多、黑西遺址、拉吉、別是巴、夏瑣)廣泛發現馬廄設施,顯示以色列和猶大軍隊普遍包括戰車部隊。大部分馬廄共有的建築形式(柱子將長室縱分為三,只有一個門),反映出對實用性的注重,和統一的建築計畫。馬廄設備包括了矮小的石柱,柱上有供拴馬用的孔洞,又有大而淺的石制馬槽(類似亞述紀念碑上的圖畫)。設施需要很具規模,才能為這些受訓戰馬提供居住和運動的場所。米吉多的馬廄(發現的大都可以上溯到亞哈王的時代)可以容納四百八十匹馬。統計考古學家所發現的全部馬廄,可供確認的馬房數目幾達八百。——《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代下一15】「王在耶路撒冷使金銀多如石頭,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樹。」
〔暫編註解〕金。在王上10:27或代下9:27的相應記錄裡沒有提到。
桑樹。不是普通的桑樹,而是西克莫無花果樹,在猶大低地和約旦河穀十分普遍。
【代下一16】「所羅門的馬是從埃及帶來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著定價買來的。」
〔暫編註解〕以色列國位於近東交通要津,南北海、陸貿易,都須經其地。所羅門財富的一個重要來源,是利用國家的戰略位置從事貿易。北方的赫人和敘利亞(亞蘭)的諸王都向他購買戰車,又把北方的馬匹經他轉售南方的埃及。
購買大量馬匹是律法禁止的。或譯作:從古耳(Kue,位於基利家,亞細亞東南部)購買馬匹。
【代下一16 庫厄】本節新國際本作:「所羅門的馬匹進口來自埃及和庫厄,王的商人從庫厄照價買來。」庫厄(Kue;和合本:「一群」)是土耳其東南部低地,古希臘史料稱為基利家的地區。主前一二○○年赫人帝國解體後,庫厄嶄露頭角成為主要的貿易中心。除了被形容為所羅門的交易夥伴之一以外,亞述年表也提到它是誇誇之役(主前853年)的參戰國之一,它又出現于阿齊塔瓦達(Azitawada;主前八世紀末)的卡拉特珀碑文中。——《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箴三17】「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全是平安。」
〔暫編註解〕“平安”(希伯來文是Shalom)。和諧,健全。
許多人認為無聊的娛樂活動只是消遣的方式而已,但只有追求智慧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和持久的滿足。所羅門強調,真正的平安和福惠,在於行走人跡罕至的智慧之路,而不是隨波逐流,去尋求轉瞬即逝,毫無益處的娛樂。
【箴三17智慧帶來有目標的人生】道路叫人有一個朝向的目的。以色列人在曠野生活了四十年,漫無目的地過活。當我們選擇追求智慧的時候,乃是選擇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過一個有目標的人生。當一個人清楚明白神要他走的道路,生命投資在那方面的時候,他的道是安樂,路是平安的。我們要清楚知道人生的目標,若神要你成為家庭主婦,你卻做了教師;若神要你做工程師,你卻做了牧師;若神要你做宣教士,你卻做了政治家,那你是走自己的路,不是走神的路,是不會有平安喜樂的。
  在這裡我願意一提這次前赴多倫多,一位姊妹向我述說的見證:姊妹憶述她在誕下第一個兒子時,就決心辭去她的工作,在家中撫養子女,即使與家人過著簡樸的生活,也是甘之如飴。直到今天,她的三個子女俱各長大成人,在主的愛裡成長,長子更成了一位人所敬仰的醫生。相反,另有一位姊妹,她選擇做個帶職的母親,把自己的兒子交給自己的妹妹照管,每逢週末才將孩子帶回家中團聚,結果,今日兒子長大了,和照顧她的阿姨很親近,但對他的生母卻異常的悖逆。由此可見,前述第一位姊妹所作的抉擇是正確的,而第二位姊妹因著生活擔子,為要使兒子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和良好的學校教育而不間斷地工作,但最終卻失落了兒子的愛和沖淡了母子間的親情,真可說是得不償失哩!——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
回應詩:真實的悔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dbIVIAhfE
標籤:
瀏覽次數:33    人氣指數:3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衛的名將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不犯罪 ( 一 )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