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學與儒學2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學與儒學2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佛學與儒學28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4.10.07  天氣:  心情:
乙、儒學化的“祖師禪"與老莊化的“分燈禪"
“看話禪"與“默照禪"雖然是後期禪宗的兩個重要代表,但它們並不能概括整個後期禪宗。後期禪宗諸流派在教學、修行方法等方面是各具特點的,此正如惟則禪師在評五家宗風時所指出的:臨濟痛快,潙仰謹嚴,曹洞細密,雲門高古,法眼詳明(引自惟則《宗乘要義 》);加上楊岐五祖法演也說:臨濟如“五逆聞雷"(顯其警絕),雲門如“紅旗閃爍"(顯其微露),潙仰如“斷碑橫古路"(顯其深奧)曹洞如“馳書不到家"(顯其回頭),法眼如“巡人犯夜"(顯其隱微),但這又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事情的另外一個方面是,由於這些流派又均屬分燈禪,因此,各宗之間又多有共同點,用元代中峰明本禪師的話說:“所謂五家宗派者,五家其人,非五其道。"(《天目中峰和尚廣錄》)明本禪師還認為,禪門五宗,“亦非宗旨不同,特大同而小異"。同者,即同是“少室之一燈";異者,即“語言機境之偶異"。天如惟則禪師也指出:“五家宗派,盛衰不齊,蓋由師家機用死活之不等耳。"(《天如惟則禪師語錄》卷二)那麼,從總體上說,後期禪宗在修行方法上究竟有些什麼共同點?它與前期之祖師禪比較,又有哪些殊異之處?禪宗思想的這種變化究竟又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凡此等等,都有待於人們去作進一步的思考和探討。
(-)“頓悟見性"與“無證無修"
所謂“祖師禪",語出《景德傳燈錄》。據《傳燈錄》卷十一《仰一慧寂禪師》章及《五燈會元》卷九《香嚴智閑禪師》章載:仰山問香嚴智閑:“師弟近日見處如何?香嚴曰:"某甲卒說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貪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 " 仰山曰:“汝只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後香嚴復作一偈,曰:“我有一機,瞬目似伊,若還不識,問取沙彌。"仰山聽後,方首肯曰:“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禪也。《傳燈錄.仰一慧寂禪師》卷十一 《五燈會元.香嚴智閑禪師》卷九
對於禪宗史上此一如來禪、祖師禪之談,近代僧人太虛法師曾釋之曰:如來禪與祖師禪相差之點,究在何處?大家可以考究一下。...所謂“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這是道出修證的階級;而所謂“若還不識,問取沙彌",這指明了本來現成,當下即是。所以如來禪是落功勛漸次的,祖師禪是頓悟本然的。(《大虛大師全書﹒法藏》)
仰山禪師與香嚴智閑禪師之問答和太虛法師的詮釋,至少告訴我們一點,即所謂“祖師禪",乃是一種不落階漸之頓悟禪法。
從禪宗史上看,提倡不落階漸頓悟法門的,是六祖慧能及其所創立的南宗。南宗與北宗的一個重要分野,就是修行方法上的主頓或主漸。北宗的特點是“拂塵看淨、方便通經",即藉助經教透過種種方便漸次修行;南宗的特點是“教外別傳"、“直指見性",主張以心傳心、頓悟見性。南宗經過神會“不惜身命"的擁護弘揚,後來成為中國禪宗之正統,其所提倡的頓悟法門也由慧能後學的進一步闡揚發揮,而成為禪宗的主要修行方法。
南宗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誇大頓悟的作用,進而把頓悟推到極至,認為唯有“頓悟一門,即得解脫"(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如同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一到極端就要發生變化一樣,南宗的修行方法至馬祖道一之後,又為之一變,開始出現一種由直指心源、頓悟見性向隨緣任運、無證無修方向發展的傾向。例如,馬祖道一就說:道不用修,但其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經云:"非凡夫行,非聖賢行,是菩薩行。"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
馬祖道一此“平常心是道"的思想,為後學大開了方便之門,其弟子懷海便進一步說:“有修有證,......是不了語;無修無證,•••是了義教語。"(《古尊宿語錄》卷一)把一切修證看成是方便設施,把無修無證看成是究竟、了義。懷海弟子希運更倡“眾生本來是佛,不假修行"(《宛陵錄》),"當體便是,運念即乖"(《鐘陵錄》),認為“語默動靜,一切聲色盡是佛事"(《宛陵錄》)。至於從懷海門下分出的潙山靈佑仰山慧寂和希運弟子臨濟義玄等,就越走越遠,進入了以參公案、逗機鋒為標幟的“分燈禪"了。
慧能後學的另一系統青原行思、石頭希遷,也在另一條路上把頓悟禪法不斷推向前進。與洪州禪相類似,石頭禪自天皇道悟、藥山惟儼以後,也出現提倡任性逍遙、不講任何修證的傾向。藥山曾以一句“雲在天,水在瓶"聞名於禪宗史;天皇道悟更提倡“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丹霞禪師主張“性自天然,不假雕琢",以“天然"為號,以“燒佛"出名。潮洲大顛則是“揚目瞬眉、一任風顛;語默動靜,妙闡幽玄"。由這一系發展出來的洞山良價曹山本寂和雲門文偃、法眼文益等,更是要把佛“一棒打殺給狗子吃,卻圖天下太平"。
中國之禪,還有一系原來不甚為人重視,近幾年來有些學者(如印順)經過研究,認為此系禪法非同尋常,不可小視,它才是中國禪的根源所在,這就是牛頭法融所創立的牛頭禪。印順在《中國禪宗史》中曾經指出:印度禪蛻變為中國禪宗一一中華禪,胡適以為是神會。其實,不但不是神會,也不是慧能。中華禪的根源,中華禪的建立者,是牛頭。應該說,是“東夏之達摩" 一一法融。(印順《中國禪宗史,第128頁〉
在此不想對胡適和印順的說法多加評論,而擬探討牛頭禪對後來“分燈禪"的影響。牛頭禪的根本思想,是“虛空為道本"、"忘情以為修"。或曰:“無心合道"、“無心用功"。按宗密《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的詮釋:牛頭宗意者,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既達本來無事,理宜喪己忘情。情忘則絕苦因,方度一切苦厄。此以忘情為修也。(《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一五套,第五冊)此謂大道本虛空,諸法如夢幻,一切諸苦皆由情識所繫,如能忘情喪己,本來無事,則個個原來是佛。按照這種思想,一切修證無疑都是多此一舉 枉費心機。《景德傳燈錄》道信傳給法融的“法要"就是“任心自在,莫作觀行,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景德傳燈錄》卷四)。這種思想與祖師禪的“道由心悟"頗多異趣,而與分燈禪之無證無修的思想更為接近。實際上,從思想淵源說,超佛越祖之分燈禪,並非完全出自慧能的祖師禪,而在相當程度上是吸收了牛頭禪的思想。
所謂分燈禪,主要指五祖分燈後的禪法。此種禪法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修行方法上主張無修無證,提倡隨緣任運、純任自然。禪宗分燈後之五家,雖然在宗風上略有差別,但是它們在主張性自天然,不加造作,提倡純任自然、無證無修這一點上卻是共同的。例如,臨濟義玄就主張“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飯,睏來即眠"。並說:“看經看教,皆是造業",要人們“不看經"、“不學禪",“總教伊成佛作祖去"(《古尊宿語錄》卷五)。潙山靈佑也主張不假修證,並說:“修與不修,是兩頭話。"百丈懷海評其禪風曰:“放出潙山水牯牛,無人堅執鼻繩頭,綠楊芳草春風岸,高臥橫眠得自由。"長慶大安禪師“在潙山三十來年,吃潙山飯,屙潙山屎,不學潙山禪,只看一頭水牯牛"(《五燈會元》卷四)。潙山弟子香嚴智閑也是因掘地擊竹,豁然得悟,他曾因此作一偈曰:“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景德傳燈錄》卷十一)福州靈雲志勤禪師也曾在的山門下因見桃花而悟道,並作一偈曰:“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幾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景德傳燈錄》卷十一)至於洞山禪,更是“出入於洪州、石頭,近於牛頭而又進一步發展"(印順《中國禪宗史》,第409頁)。洞山良價曾依牛頭法融的“無心合道"作一偈曰:“道無心合人,人無心合道;欲識個中意,一老一不老!"此謂道體無所不在,亦遍身心,人無須用心,自然合於道。這實際上是牛頭"無心合道"、“無心用功"思想的再版。雲門宗文偃禪師更欲一棒把佛打殺給狗子吃聞名。這種呵佛罵祖的作風與當時盛行的主張純任自然,強調做本源
自性天真佛的思想是一致的。因為既然佛是每個人本自天然的,因此任何讀經修行、求佛求祖,都是自尋束縛、枉受辛苦。正是基於這一思想,五祖分燈後的禪宗,常常在提倡絕學無為同時,出現了許多呵佛罵祖,甚至於“逢佛殺佛,逢祖殺祖"的現象。
至此,我們不妨把前後期禪宗的修行方法做一個簡略的比較:前期以慧能為代表的祖師禪禪法,最注重的是“道由心悟",強調“直指心源、頓悟見性"。此中最關鍵的是“心悟"。這正如慧能所說的:“於自心中頓現真如本性",“迷即凡夫悟即佛"。這種修行方法與祖師禪把一切歸結於自心自性是分不開的,因為自心一切具足,於自心上用力即可。而於自心用力的最好辦法即是“悟",因此,祖師禪的修行方法幾乎可以“道由心悟"概括之。與此不同,分燈禪最注重的是“本自天然"。既然一切天然具足,人們又何必去修證求“悟"呢?凡事隨緣任運可矣,因此主張純任自然,不加造作,做一個本源自性天真佛;認為舉足下足、施為動靜,一切語默啼笑、行來出入皆是菩提道場,運水搬柴,無非妙道,穿衣吃飯,盡是佛事。
標籤:
瀏覽次數:46    人氣指數:246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學與儒學27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佛學與儒學29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