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160097
 BR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劉三專欄》走上街頭之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同志議題把教會卡住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同婚議題
作者: BRADY 日期: 2016.12.09  天氣:  心情:
台灣大眾對於公共論述一場新的學習

社論
記者/作者: 論壇報編採  日期: 2016-12-07 

【本社主筆】從1117開始,同婚修法幾乎是最熱門的議題,在兩場公聽會、1203陳情之後,彼此的對話還是難有交集;也無怪乎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同性婚姻爭議方興未艾,目前可以說處於『零共識』狀態,且議題強度十分罕見,社會顛覆性強,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分歧。」雖然之後也有學者投書反對游盈隆「零共識」的看法;但目前台灣人民在同婚議題上確實歧異很大。

同婚議題看法歧異大
在目前雙方的論述中,贊成方總是以「兩人相愛為什麼不能結婚」為由,而反對方也提出「那麼近親相愛也能結婚嗎」來反駁;接著贊成方說:「那同性婚姻立法又影響你們什麼?」反對方便提出許多對於既有婚姻制度的破壞跟影響。就在這樣雙方你來我往之下,不只無法達到有效的溝通,甚至許多不實的消息,也影響了雙方的信任。

且贊成方常以「人權」、「歧視」等說法來指責對方,也讓反對方感覺為什麼反對就等於反人權?為什麼「立專法」就等於歧視?難道在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只有類似「同性伴侶法」尚未有「同性婚姻法」也都是歧視?而且歐洲人權法院也尚未把「同性婚姻法」作為基本人權來判決。

所以,一味的用「反人權」、「歧視」來指責對方,那其實也是一種拒絕「溝通」,不讓對方提出反對的意見,就像台灣在「廢死」的議題上,贊成廢死的一方會指責反廢死的是「反人權」嗎?其實,在國際上贊成「廢死」確實是因著人權,那為什麼反廢死並不會被指責成「反人權」?也因此,這樣貼標籤的方式其實無助於彼此的溝通。

尋求同溫層易 討論客觀事實難
當然,反對方也需要提出嚴謹的論述,來證明自己所反對是有理的。特別有一些說法確實比較禁不起考驗,甚至資訊也不完全正確,這都是需要反省的。又如,反對方提出同婚修民法的影響時,確實需要更確定相關的影響有哪些,有時不是真的沒有影響,而是提出的證據不足。

教材的爭議也是一樣,需要知道到底是哪一冊的教材,哪一個說法是我們所擔憂的。有時,反對方所提出的教材是教師的參考資料,而非學生課本,那麼也需要論述老師的參考資料如何影響學生。如果論證的資料正確,說法合理,確實更有助於雙方理性的對話。

當然,在目前雙方對立性高,對話空間小,這跟臉書的「同溫層」有關。從過去許多爭議性議題來看,臉書確實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臉書讓資訊快速流通,也讓大家可以快速閱讀許多資訊;但臉書「同溫層」的效果,容易讓使用者只看到與自己觀念相近的資訊,甚至看到的回文也都是與自己想法相近。如此,不只無助於瞭解對方的看法,甚至激化了對彼此的負面印象。因此,雖然臉書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但並無法有效達到理解對方的效果。

另外,影響溝通的原因是所謂「後真相」(post-truth)這一概念。今年牛津字典把「後真相」作為年度詞彙,簡單說就是指「客觀事實比起情緒和個人信念而言,影響力越來越低。」因此,謠言、假資訊不斷地分享,很容易在群體間凝聚某種情緒;但真正的事實卻沒有人要關心。所以民眾容易被操弄,媒體製造消息鼓動群眾,使人忽略認真的討論,如此下去,社會勢必付出極大代價。

邁向公民社會的挑戰
公民社會作為現代國家的特色,其實就是如何凝聚公民的共識,透過溝通能夠提出最好的政策。當然,目前同婚議題的難度就是在如何溝通?或許在不斷地較勁之下,有更多的人願意先走出理解的第一步─如此,減少極端對立的兩端,就算在沒有極大的共識之下,也能正向的看見彼此的歧見和差異,或許這也是溝通的開始。

這場爭議也許是台灣大眾對於公共論述一場新的學習,是讓人們更知道如何理性地討論公共議題,以及如何帶著尊重與包容互相溝通。或許要放下自己既有的意見實屬不易;但如果大家都堅持己見也無助於社會的發展。如何跨出這一步,或許就是基督徒展現「愛與智慧」的方式。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www.ct.org.tw/1299303
標籤:
瀏覽次數:46    人氣指數:4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劉三專欄》走上街頭之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同志議題把教會卡住了!
 
給我們一個讚!